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艺研新闻>详细内容

艺研新闻

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第一场

发布时间:2020-10-26 11:00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2020年1023日下午3点,第二届“两广”音乐研究高峰论坛的第一场在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漓江画派101室举行。上半场由星海音乐学院吴迪副教授主持。

f44fbea7ddd947edadf9ff8bae9ca9bb.jpg

(星海音乐学院吴迪副教授主持)

   第一位发言者广西艺术学院的陈坤鹏教授以《改良·教育·节庆:广西京族独弦琴新传统的成长》为题,从改良、教育与节庆三个方面对广西京族独弦琴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首先,陈坤鹏教授对京族独弦琴的历史予以追溯探源,并介绍了本源型独弦琴的音乐形态特征与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详细阐述了何绍先生研制的“京族多功能独弦琴”、李平改良的“龙型独弦琴”以及其本人改良的“琴身与电声放大输出部分一体化独弦琴”等改良历程。在独弦琴乐曲改良的方面,他强调了改良乐曲的同时应注重演奏技法是否体现乐器性能、题材内容是否紧扣当地风情等问题。同时,陈坤鹏教授还总结了教育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家庭传承、师徒传承、节庆传承、学校传承、琴馆传承、多媒体传承六种传承方式,并对其中传承特点做出进一步的论述说明。随着现阶段相关专著数量的增长以及对音乐形态中调式调性的深入研究,标志着独弦琴的教学模式与传播途径的逐步体系化。

d42e72f275774b829b85080a22528438.jpg

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发言

   第二位发言者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的梁锐祥馆长以《多学科思维下粤域乐器改良探究》为题,主要从粤域乐器概况、多学科视野下的探究以及对粤域乐器改良的思考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梁锐祥老师以岭南音乐馆的高胡、琵琶、喉管、葫芦琴、扬琴、加键唢呐六种馆藏品的改良为例,对粤域乐器的概况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他从多个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对粤域乐器改良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究,强调探究乐器改良之驱动力在于音响性能与操作性能上的改变与创造。梁锐祥老师通过物理学、自然与新技术材料学、史学、镶嵌雕刻工艺学、人文学科的研究视角,探索了粤域乐器改良的方法与发展方向,促进了乐器改良在本体构造、演奏方法、制造用材等方面的创新,使粤域乐器的改良更具创造性。最后,他对乐器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概述,并对乐器改良的未来发展之路表示深切的期望,“守护传统、与时俱进、创新”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与愿望。

9e6ef93b43bb40cea4f0b6cdf716e2cb.jpg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梁锐祥馆长发言)

   第三位发言者是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杨琛副教授,其发言以《广西云南少数民族管乐器生存与传承情况比较研究初探》为题。首先,杨琛老师对其主持的课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技艺数字化传承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随后,他结合大量田野调查所得材料,从地域分布、存在状态、乐器改良情况等方面对广西与云南少数民族管乐器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思考。此外,杨琛老师还对广西云南少数民族管乐器传承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从传承形式、乐器博物馆建设与数字化、3D建模等方面对广西与云南少数民族管乐器进行传承保护。最后,杨琛老师对本次发言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初步总结与问题讨论,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省级跨界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合作与研究的愿景。

58b82ef2dc1c4a979affe7a6dd90da63.jpg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杨琛副教授发言)


  下半场由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主持。三位发言者均为参与“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撰写的作者。“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由星海音乐学院周凯模教授主编,共6册,对岭南音乐“俗象-心象-乐象-乐器-乐艺-文化”进行阐释模式的构建和深入解读。本套从书,也是星海音乐学院与广西艺术学院共同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成果。

abeb4ca165fd497f84b0635d9f0c5011.jpg

(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主持)

   第一位发言者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吴霜教授的发言以《区域文化视阈下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形态解读》为题。她在发言中指出,岭南少数民族大多数经历了长时间、大幅度、远距离的迁徙,他们是在各民族相互交流、杂居、融合中不断地分节与重组,在消弭与构建的历史中逐步发展确立,其文化显现出岭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与再生的文化特质。岭南少数民族大多有民族语言而无应用文字,因此其歌乐具有“神格化”与“叙事性”的特征,以极具叙述性的吟唱方式代代相传,进而演化为叙事歌,成为各族“韵文体神话”或“创世史诗”流传的音乐载体。关于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形态解读,吴霜教授认为,岭南少数民族语言的声调非常丰富,具有非常多的音调组织,因此将民族语言特征现象中的“说话”喻为“唱歌”毫不为过,虽然声调众多,但岭南少数民族歌曲的音乐形态及诸种表现手段大多显得单纯、质朴,散发着独特的音调韵味。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核心音列有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三种形式,随着调内音级的增加,其音调结构也变得更加丰富,并随之造成其旋律表情的多样化和不同音组合的变体。岭南少数民族歌乐的曲体结构以“变唱曲”最为典型,多属于“单主题”变唱的发展形态。其中以乐句为变唱的核心结构,由此衍化为不分段的一段型或分段的多段型变唱曲结构。最后,吴教授以《壮族嘹歌》、侗族歌曲《五月蝉虫唱得好》等歌曲为在场听众展现了岭南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形态。

73fcce553714497a8f0b0fb8d7f3d22e.jpg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吴霜教授发言)

   第二位发言者星海音乐学院吴迪副教授以《当代粤乐跨境传播传承实践与理论应用转化研究》为题对粤乐的跨境传播与传承进行阐述。吴迪副教授从“区块链”与“去中心化”的理念出发,以“岭南—广府—粤调(乐种/剧种/曲种)—粤乐”这一链条,为我们展现了岭南地区广府粤乐循环交互的过程。在时空传播、乐象特征、概念视角下,通过跨境(地域)、跨界(领域)、跨圈(群域)的研究与实践,以观粤乐的动态变迁。吴迪副教授多年来以音乐会、展演、讲座、公开课、分享会、媒体竞演、在线系列慕课、线下推广普及、跨境游学等实践方式推进当代粤乐在国内外的传承与传播。他认为,音乐的传承与推广不应该只有表演,也应围绕乐种、人物、音乐创作与口述史展开理论与应用的转化,需以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粤乐才能走得更远。

7aa5a8accd0d4bd289983ef3410c7e79.jpg

(星海音乐学院吴迪副教授发言)

   第三位发言者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蒋燮副教授的发言以《客韵悠长: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为题。他阐述了其在《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中的研究对象、学理书写以及岭南客家音乐乐学阐释与岭南客家音乐文化共同体理念建构。蒋燮副教授在研究中综合了乐学研究与阐释人类学的方法,从岭南客家音乐的文化语境书写、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特征、岭南客家音乐的深层意义三个方面对岭南客家音乐进行探究。最后提出“岭南客家音乐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并指出这既是当代全球化和地方文化博弈背景下的推进客家音乐文化学术研究与遗产保护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客属区域一体化的现实需要。

25f236a019f34971a55706f29283494b.jpg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蒋燮副教授)


文字:吴怡 陈伟婷

图片:李啟万

初审:朱腾蛟 楚卓

审核:韦绍知

编辑:朱腾蛟

f6a11a95cd68420ca4b87ce77eaa0002.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