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新闻动态

学民族乐器,赏天籁之音——“乐器中的智慧与科技”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8 23:21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孕育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共百余件。广西各民族的传统乐器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声学特点是什么?乐器背后的智慧与科技故事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2月18日上午9时,小博士报小记者们和家长一起走进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参与“乐器中的智慧与科技”研学活动,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音乐课堂。

f287e6bbcaa64e52b73553fa8cd8a40f.jpg

张晋菲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音博馆讲解员张晋菲给大家讲述广西大鼓音乐中的科学调音知识。他介绍了灵山烟墩大鼓、马山会鼓等打击乐器,邀请孩子们体验击鼓,感受物体振动发声的原理,而鼓面调音的方法是通过改变鼓膜的松紧与张力程度来实现音高的变化。

2252e91fe041421ba3508fa0a9abc822.jpg

张晋菲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了解广西青铜音乐中铜鼓的制作技艺与认识“一钟双音”现象,张老师通过PPT图文并茂的介绍了铜鼓的制作流程、铜鼓的分类与花纹。通过观看白裤瑶铜鼓的演奏,现场孩子们积极踊跃参与铜鼓演奏的互动,感受桶的摇动对铜鼓发声的影响。广西艺术学院研发的一套羊角钮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小记者们学习到羊角钮钟“一钟双音”的钟体结构之后,老师们给大家演奏了一曲《颂曲》,羊角钮钟清脆优美的声音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由广西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佳乐主讲广西“吹拉弹打”乐器中的声学原理,天琴、马骨胡、独弦琴、芦笙、唢呐等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乐器引入眼帘。壮族传统天琴艺术民间艺人李向荣老师为大家带来天琴壮语弹唱,刘佳乐老师吹起芦笙、唢呐,民族乐器的天籁之音让大家沉醉其中。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京族独弦琴四周,刘佳乐老师耐心地讲解它仅用一根弦就可以演奏出美妙乐曲的奥秘,引起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f5c2378e31314a7e907fdcaf2ea66aaa.jpg

刘佳乐老师吹奏乐器

74c65a18f94d48e4ae06c7b77f064470.jpg

刘佳乐老师讲音乐原理

1e6c97113fc1465a9da01eb0ef763ee6.jpg

刘佳乐老师与李向荣老师现场教学

   东南亚音乐鉴赏与互动环节在博物馆三楼展开,在这里陈列着来自东南亚各国的乐器,如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器和“安格隆”竹制乐器、缅甸弯琴、泰国鳄鱼琴等,让人眼前一亮。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副馆长蒋贵萍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各国乐器的种类与特点,为大家演示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这些在别处难得一见的宝藏乐器,使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到惊奇不已。之后,古琴严老师用古琴演奏模仿流水的声音、大雁的声音和渔夫捕鱼的声音,惟妙惟肖的声音引来小朋友的驻足围观。孩子们也拿起印尼的“安格隆”乐器,摇晃出嘹亮的声响,伴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久久萦绕在博物馆展厅。


141a517f1ac74af2a473ecaad976de2b.jpg

蒋贵萍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66d20f95f4f94648ae3d4b68faf9aab3.jpg

楚卓老师主讲黑胶唱片的知识

   博物馆四楼,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馆长楚卓老师主讲黑胶唱片的技术迭代知识与赏析,介绍了黑胶唱片的实质是用磁记录声信息的过程,其发声原理是唱针接触到黑胶纹路,产生摩擦,还原了刻录的震动声波,再通过电音把震动声放大数千倍,从而形成黑胶音乐。听着黑胶唱片,大家仿佛穿越到那个辉煌的黑胶时代,聆听岁月留下的声音。


d491418eeb9d4694aa1e1429b06c6842.jpg

刘佳乐老师与学生互动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动手制作乐器。刘佳乐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笛、箫和埙等空气柱乐器,之后带着孩子们制作“稻秆笛”。吸管、尺子、剪刀,用这些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就可以制作出一支简易好玩的笛子。孩子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解步骤,动手制作起属于自己的小乐器,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之美。

40a93eddef1247e4881c4f5eb5a0fe59.jpg

全体合影

   本次研学活动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领略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希望这样一场活动,能让音乐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茁壮成长,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贡献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