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新闻动态

《印度尼西亚西爪哇传统民歌鉴赏》学术讲座述要

发布时间:2023-05-30 15:25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2022514日下午3点,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与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东盟音乐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共同邀请印度尼西亚著名音乐家——约瑟夫·维迪拉维佳(Yusuf Wiradiredja)教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印度尼西亚西爪哇传统民歌鉴赏》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广西艺术学院外教仁迪(印尼)老师主持,毕业的音乐学研究生何昆担任英文翻译。

   讲座主要围绕印度尼西亚Sunda(巽他)族的传统声乐Sekar karawitan中的演唱者、音阶、旋律、节奏以及音调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更为惊叹的是约瑟夫教授和团队成员现场进行精彩示范,将民歌音乐形态研究与表演紧密结合,使讲座特别生动有趣。

要义一:介绍西爪哇传统民歌的族属情况与人文环境

   约瑟夫教授指出:Sunda这个词现在只被称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民族,在历史记录中留下了各种痕迹,并不停留于一个社区团体。公元150,在克劳迪亚斯·托勒密的地理探索的报告中提到了Sunda一词,用来表示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个群岛。这个理论也不断发展,直到它被写在各种历史文学作品中,印度尼西亚在过去被分为两个地区,称为大巽他和小巽他Greater Sunda and Lesser Sunda讲座引用了地质学家本梅伦在1949年提出的观点,说“Sunda”一词来自梵语,即“Cuddha”,意思是“白色的”,然后与位于万隆北部的古巽他火山(现在)相关联,因此周围的人口被称为“巽他人”。通过文献资料的考察,约瑟夫教授认为巽他人的文明已经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大多数历史上所显示的都要长。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个事实的支持,特别是在公元前14500-25000年之间的古农巴东遗址的研究结果,这导致了巽他文明。

   约瑟夫教授指出,在巽他人的土地上生活和社交了近半个世纪后,其最喜欢的文化产品之一是传统声乐 Karawitan Sunda。这个产品是音乐艺术和文化的一部分,在巽他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他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使音乐艺术在巽他人民族的灵魂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音乐和音乐性确实可以嵌入在巽他人的身体中,从巨石时代起就与音调共存。

   因此,为了揭示所有这些问题,约瑟夫教授试图一个接一个地探索它们,从简要描述巽他文化产品的形式,特别是声音艺术,到可以理解和实践的文本研究和术。


dac8fac353ca41c590981b36972aa1ff.jpg

b361026a75404435983cb60078b8c82e.jpg

要义二:巽他族民歌Sekar Karawitan Sunda)的表演形式与音乐形态

   巽他人卡拉维坦(Karawitan Sunda)的传统音乐艺术有三种形式,包括:Sekar Karawitan:是一种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演的歌曲曲目。Gending Karawitan:是一种用乐器呈现的音乐形式。Sekar Gending Karawitan:是一种由人声和乐器呈现的音乐形式。上述三种艺术形式在巽他人的文化秩序中都有着平等的地位。

   本次讲座中,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巽他人传统民歌的纯音乐性,重点讨论Sekar Karawitan的艺术形式。Sekar Karawitan的音乐形式包括种类型的 Sekaran(歌曲曲目),第一种是sekar irama merdika,这是一种没有规律节拍或也称为自由节奏的sekar,其又分为Ciawian 、 Cigawiran 、 Beluk和Wawacan 等。第二种是sekar tandak,这是一种有规律节奏的sekar,其包含了 cianjuran and kepesindenan 的歌曲。每类歌曲的形式,约瑟夫教授在讲完基础知识点后与其团队成员现场演唱,供同学们赏析和分辨。


4d748c2347da4a3fa35e18ba228d2bb2.jpg

fa1d5e50e18846ed8ddbe06d17bab890.jpg


   Sekar Karawitan的音乐形态部分重点阐释了:(1)歌曲旋律(2)歌曲节奏3)歌曲调式(4)歌曲装饰(5)歌词(6)演唱等技巧等内容。Sekaran歌唱语境的描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包含特定意义的表达,以及词曲作者想要传达给外界的信息,以便歌曲的作品可以用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至于Sekar Karawitan对巽他人的作用,除了它作为娱乐之外,这种艺术也作为仪式的媒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Sekar Karawitan的功能目前仅仅是一种娱乐功能

要义三:Sekaran民歌演唱的基本训练方法

   Sekaran基本训练的方法分两个部分,一是Processing the Sound (声音处理),二是Processing the Song(歌曲处理)。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掌声雷鸣,学生们意犹未尽,根据自己学习印尼甘美兰的情况,向约瑟夫教授请教了印尼SALENDRO音阶和PELOG音阶的运用问题,并演唱了在外教仁迪老师课堂学习的Sunda族民歌《DAREUDA》。约瑟夫教授听完同学们的演唱,大力赞扬,希望大家喜爱印尼传统音乐文化。     

   最后,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馆长楚卓老师进行总结。她向约瑟夫教授以及其讲座团队成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强调约瑟夫教授是印尼西爪哇传统民歌研究与演唱的知名专家,他在加加兰大学(Padjadjaran University获得音乐学方面的博士学位,以“局内人-局外人”的双视角研究Sunda(巽他)族的传统民歌,其成果非常显著。他曾三次来到我校教授印尼传统音乐,是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赏听一系列西爪哇传统民歌,深刻领悟到印尼Sunda(巽他)族的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我们同学们不仅拓宽了东盟音乐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更是充实了疫情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此次,我们通过云端促进中国与印尼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希望歌声的力量,能共同传达世界的美好。


bb8e3c234c51405fb2b7440f5c328c38.jpg

38f70a4eb0cb4d15a4fb654d27bc634f.jpg

ce8e3b2c19af44f185a00cea106a03d5.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