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新闻动态

万辅彬教授《铜鼓文化与铜鼓音乐漫谈》学术讲座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3-05-26 22:57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2022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著名科技史学家、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在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题为《铜鼓文化与铜鼓音乐漫谈》的学术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也同步观看了讲座。讲座由广西艺术学院李方重副教授主持。

257a8d16694e41179406c556a85ce2e1.jpg

万老师讲学

   在第一部分“铜鼓文化简介”中,万老师首先介绍了铜鼓的起源,讲解了“由釜变鼓”等猜想的合理性。铜鼓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古代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常用于传递信息、军中指挥、赛神祭祀等。此间,万老师铿锵有力、感情激昂地朗诵了《铜鼓颂》,让我们仿佛身处铜鼓齐奏时的宏大场面。万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铜鼓文化圈,从中国南方到东南亚乃至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空间分布广、影响范围大。铜鼓按类型划分,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西盟型;按时间顺序分期又可分为滥觞期、成熟期、发展期、普及期、式微期、复兴期。此外,万老师还展示了丰富多样、精美生动的铜鼓纹饰,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了解读,这些纹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他们对神灵的崇拜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此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如今还存现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铜鼓文化,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d304134083584067972be876082d6ba7.jpg

讲座现场

   在第二部分“铜鼓音乐”中,万老师从花山岩画的祭祀场景切入,说明铜鼓是祭祀乐舞中主要的伴奏乐器,并有铜鼓与羊角钮钟合奏的形式。接下来,万老师运用物理学中现代声学振动理论、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北流型、灵山型及冷水冲型铜鼓的调音技法进行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调音技术,也对万老师渊博的跨学科学术积累赞叹不已。之后,万老师结合多段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壮族、布依族、瑶族、彝族、苗族等不同民族中铜鼓的演奏方法和铜鼓乐舞、习俗,让我们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情。最后,万老师期待在铜鼓文化与铜鼓音乐方面能够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合作,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万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悠久神秘的铜鼓文化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感受到跨学科研究的魅力。铜鼓以它浑厚的音韵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吸引着我们的不断思索。


ab31ddda8d6f40f6935f78a8e44e488c.jpg

李方重副教授主持


   讲座结束后,广西艺术学院李方重副教授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感谢万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精彩的铜鼓音乐考古之旅,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ccc607ccc85143119d4898de405ddc29.jpg

楚卓副院长为万老师颁发聘书

   讲座的最后,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馆长楚卓为万辅彬教授颁发感谢状及聘书,聘请万辅彬教授担任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客座教授。

4a8ac116d8ed43b38bc1eead0bae6c88.jpg

讲座合影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