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家冯楚先生莅临我校讲学
2019年4月23日下午3点整,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编冯楚先生莅临我校艺术研究院,在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作了题为《艺术生态与综合表现艺术》的讲座。此次讲座为冯楚先生“中国文艺家艺术生态专题”的系列讲座之一,主要从诗歌、艺术生态与表现艺术等方面展开来谈。
冯楚老师
一、诗艺术与音乐表现
冯老师从“以情流传”的视野来解析“诗”与音乐表现艺术的关系。为我们梳理了“以诗作乐”的发展脉络,对诗经、汉乐府诗歌、唐诗、宋词、长短调、新民歌、前摇滚、后摇滚等阶段的内容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民的精神财富,它不应也不会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文本上,应该活跃在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列举了民歌与民谣摇滚、新民歌表现(吕薇、米靓、丁晓红、赵彬砚)、前摇滚时代(崔健)、后摇滚时代(罗春阳、灰子)等具体实例进行分享。冯老师对我们在座的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做一名有情的文化艺术传播者,对生活有情、对社会有情、对国家有情。传播自由、和平与爱的真谛。”
二、艺术与行为
自古,我们从诗歌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经典诗歌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冯老师从公共意识的观念来剖析了诗歌与行为艺术的真善美之永恒。这个主题对于我们的绘画、造型艺术非常有意义。冯先生从架上绘画、立体造型、抽象表现、观念行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徐冰(中央美院教授)、施慧(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庞茂昆(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及我校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燕根教授等艺术创作为实例,讨论艺术创作中艺术观念与行为艺术的关系。此外还列举了中国“一带一路形象大使”马子恺先生、王心耀先生、田流沙先生等人的艺术创作实例来分享。
三、综合表现艺术
最后,冯老师从“多元文化辩证思想”出发,深刻阐述了综合表现艺术的抽象与写实关系。对“跨界实验、装置材料、影像符号、创意设计、融合艺术”等五方面内容展开探讨。列举了“任戎、蔡国庆、伍新风等人的综合表现艺术艺术来详细说明。冯先生呼吁我们要关注艺术生态、倡导生态写作、构建生态文明、分享自由和平”。其中“生态”最初是生物环境的一个概念,现也成为音乐创作、研究当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如“音乐生态学”、“音声景观”等研究方向都提倡注重音乐中的“生态环境”。艺术生态是我们当代艺术者要关注的一个方向。
讲座中,冯老师邀请到南宁音乐诗人、新东西空间罗春阳先生进行了一个小展示。他的吉他弹唱表演把活动推上了一个高潮。罗先生首先简要分享了他的音乐创作经历,以一首原创吉他弹唱《父亲好狠》为例,述说了他在写作歌词时的思路以及感情的表达,带我们走入亲情的暖阳中。
冯楚老师向艺术研究院张燕根副院长赠送书籍
最后,我校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燕根教授、音博馆楚卓副教授、诗歌爱好者张勇先生、生活美学传艺人覃玲女士及同学们,从民族音乐、造型艺术、哲学艺术等视角,与冯老师做了精彩地互动交流。在场听众深刻感受到了冯老师作为《中国文艺家》主编的严谨性,自律性,又被他诗人的智慧和情怀所感染。
合 照
冯楚简介: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湖北阳新,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网络民间享有“自由狂犬”和“批评黑马”之谓。学生时代从军,后入武汉大学就读中文系和新闻专业。在校期间即开始文学诗歌创作及编办民刊活动。担任《当代散文报》主任编辑、巜西北开发报》驻汉执行策划,发表报告文学《饱经风霜的五味子》、散文专题《东湖夜话》等。
九十年代初,进入武汉铁路工程总公司桥梁工程队,参加京九铁路大建设全过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完成首部诗集《蛇穴之歌》。同时开始了全国性的个人写作生活实践活动。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民生调查、思想杂文随笔。后继出版《地火的吶喊》、《野猪的悼词》、《偶像的黄昏》等。
二十一世纪,离开广东,客居北京。先后担任官刊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任、执行主编及专题策划总监。中国诗词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诗词之友编委、中国诗词春晚节目总监。出版首部诗艺术生态批评文集《自由的奴隶》上下卷,个人心灵史诗巜一个人的祖国》,及正在出版的《艺术生态批评-冯楚北京十年》合集(80万字)、爱情长诗《爱上一个不想长大的女孩》等。
曾获世界诗人大会与世界诗人杂志联合颁发的“2002年度国际最佳汉语评论家”奖,世纪之光中国实力诗人奖,诗神杂志优秀诗人奖,中华世纪杯优秀诗人奖,55096部队八一杯创作一等奖,世界和平小姐形象大赛组委会杰出贡献奖,武汉民刊地下诗奖等。
文字:鲁松
图片:全容菲
编辑:陆辉
审核:张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