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新闻动态

古琴演奏家林晨 《HIP视野下的琴乐演奏—以琴箫合奏<普庵咒>为例》学术讲座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3-07-07 20:40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2023年6月21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古琴演奏家林晨在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题为《HIP视野下的琴乐演奏—以琴箫合奏<普庵咒>为例》的学术讲座。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音乐学院、古琴爱好者等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吴宁华教授主持。



5cdbd8e7360b435b83eb03aa0dddfcd1.jpg


吴宁华教授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林晨老师分别从选题的缘起、文献综述和如何在HIP视野下进行琴箫合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开篇林晨老师解释了什么是HIP?HIP全称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意思是“基于历史文献的演奏”。首先,课题的产生是林晨老师为庆祝父亲寿辰,计划重新录制琴箫合奏,在准备曲子时对琴箫合奏的原则产生疑问,开始通过阅读文献对其进行历史追溯。



edb39eecf32045a29e4cdf670d56073a.jpg


主讲人林晨老师

   讲座的第二部分,林晨老师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林晨老师通过对石刻、陶俑、图像石等现存历史古迹探寻琴箫合奏的遗迹。文献查找中,在判断琴箫合奏时,林晨老师提出两个注意点:第一是不要纠结是琴还是瑟,统称为琴瑟类;第二是将箫作为竖吹的吹管乐器。在传世文献中,林晨老师基于箫使用工尺谱的原则,提出从清代向前寻找琴箫合奏的史料。寻找到最早关于琴箫合奏传世文献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扬州画舫录》,林晨老师对其进行了详细解读。关于琴箫合奏的文献还有清道光年代的《琴谱谐声》、彭祉卿的《新制雅箫图说》。

   讲座的第三部分,林晨老师对琴箫合奏风格的演变进行了总结。从孙裕德的箫要饱吹,音色饱满,高低翻吹,到戴树红的强调轻重粗细,随琴音变化而定,拓宽音域。另有当代谢俊仁与苏思棣以及李凤云与王建欣对其进行复调尝试。讲解过程中,林晨老师播放相关珍贵音频供大家欣赏,并进行详细讲解。随后,总结了琴箫合奏的原则,分别为箫要带度传写,或让过琴音;二是高揭低度,清浊抑扬;三是以琴为主,互为倚定,妙趣精熟。讲座结束前,林晨老师带师生欣赏了此课题的实践成果《普庵咒》,琴声悠扬,大家都沉浸其中。讲座最后,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馆长楚卓为林晨老师颁发感谢状。



6aec44eb26b54c60b6711294465eb05b.jpg


颁发感谢状

   本次讲座是关于历史民族音乐学中文献与实践结合的个案研究,从考古文献逐层推到历史文献,再回到实践当中,完美阐释了如何在传统中做个案的演绎。讲座非常精彩,在场的师生听的意犹未尽,增加了大家对琴箫合奏的了解,深刻领会到“文献也是可以被听到的”。


ebbc992975b840759ddff9232a80bdb7.jpg


讲座合影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