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艺研新闻>详细内容

艺研新闻

艺术研究院举办《从文本到影像——人类学纪录片的田野拍摄与制作经验》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0-10-13 10:37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字体: 来源: 作者: 图片:

   2020年1010日下午、1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资源环境与生态人类学研究室副主任吴乔博士莅临我校,在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楼多动能厅进行了《从文本到影像——人类学纪录片的田野拍摄与制作经验》系列讲座,该讲座是广西艺术学院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音乐影像志》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开展的学术活动,由艺术研究院吴宁华教授主持。出席本次讲座的有我院民族音乐博物馆的楚卓馆长和朱腾蛟博士、教务处副处长宁庆、人文学院张晨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黎永励博士及其学生、金海湾影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副总编辑滕耀胜及其团队成员、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等。

吴乔博士

全场认真聆听

  本次讲座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吴乔博士先给现场参与人员播放了一部长达4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是其于2007年拍摄的关于花腰傣“月亮姑娘”仪式的影片;第二部分吴乔博士就根据这部影片向现场人员讲述分析了拍摄影像的一些要求,着重表明在拍摄人类学纪录片时前期调查的重要性,在前期调查中要做到四个方面:一、田野调查:了解语言和文化背景;二、要建立社区信任感,让被拍摄者习惯镜头;三、要深刻了解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四、要参与观察所拍事项;第三部分吴乔博士提出要想拍好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须到达两点要求:真实性和完整性。第四部分影片拍摄的客观性。吴乔博士强调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价值判断,慎用作者观点和少用概括性、文学性的解说词;二是力求从文化承载人的观点来表述;三是尽量避免或少用旁白(画外音)和采访;第五部分“什么样的采访才是好采访”。吴乔博士举出4个范例,形象深刻地解说了一次好的采访需要做到:采访内容与上下文要自然衔接;采访尽量自然,不刻意;注重,拍摄时的人物在画面中形象以及光线、画面的调控;第六个部分后期剪辑时的素材挑选。吴乔博士强调在后期剪辑中,首先不可试图在一部影片里告诉观众所有文化信息,必须做到舍略;再者对于拍摄者自己设下的问题,需要进行解释和回答;最后对于拍摄事项中重要的事情,要通过不同的人物、场景反复的强调;第七个部分如何应对拍摄中的突发状况。面对突发状况时,拍摄者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突发事件反而能更好表达隐藏事件背后关键信息,冲突即“契机”。但在拍摄前还必须提前谋划各种可能,尤其是未参与过的事项;并在拍摄中完成在田野中的拍摄大纲;第八部分影视人类学中的学术伦理。拍摄者必须在拍摄前进行伦理的可行性研究;在拍摄中得到拍摄对象的认可和尊重;最后还应注意后期和发行的注意事项;第九部分经验分享。吴乔博士根据自己的拍摄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拍摄、剪辑技巧。例如:如何保持镜头的稳定性;如何增加影片的节奏感与张力等。

  现场交流环节,现场的学生和老师纷纷就田野中的拍摄作业问题向吴乔老师提问,吴乔老师对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

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在现场进行提问

金海湾音像出版社的同行在现场进行提问

  在讲座最后,吴宁华教授对此进行总结:首先,感谢吴乔博士在两天的精彩讲座,不仅让在座同学认识到如何从文本转换到用镜头语言的叙事表达,在收获影视人类学拍摄技巧经验的同时,还提高了田野拍摄的信心,为今后的田野工作和音乐影像志的拍摄记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从吴乔博士完成14万字的田野拍摄场记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时告诫在座同学,学习是终身的事,吴乔博士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最后,吴宁华教授感谢吴乔博士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传授了满满干货,以此对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表示肯定。

  通过本次讲座,师生们接触到了许多实用的人类学影像拍摄技巧,为未来在独立完成音乐影像志拍摄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启发。


吴宁华教授总结

全体合影留恋

  讲座结束后,吴乔博士在艺术研究院18级研究生鲁松的带领下与吴宁华教授、金海湾影响出版社副总编辑滕耀胜等人一起参观了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

吴乔博士参观音博馆

吴乔博士聆听学生表演

专家介绍:

  吴乔,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专业硕士、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资源环境与生态人类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人类学、亲属制度人类学及影视人类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北京民族电影展·首届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银奖、第八届台湾国际民族志电影展入选奖、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学会奖”一等奖、于2017年入选第15届“(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等。其代表性学术成果有:《父亲的骨头—金沙江畔纳人的亲属制度》、《宇宙观与生活世界—花腰傣的亲属制度、信仰体系与口头传承》等专著;《月下灵歌—花腰傣“月亮姑娘”仪式》、《难产的社头(上、下集)》等人类学纪录片;《社会结构与过渡仪式—以花腰傣社会及其“月亮姑娘”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验》、《仪式的要素与仪式研究的认知论视角—用国内个案对国外人类学仪式理论的再探讨》、《从“身体再现系统”到“人观”—以花腰傣案例看亲属制度的逻辑源头》、《论文化观念与行为规范的不自洽性》等学术论文。

 

撰稿:成思禹 储倩倩

图片:吴宁华  蒋贵萍  范洋洋等

审核:张燕根 吴宁华

编辑:刘金喜


分享到:
【打印正文】